欢迎访问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今天是

院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校地联动聚合力 五阶贯通育新人——襄阳汽院联合老河口市教育局打造“思政+科技”融合育人新范式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冯海茹  审核人:朱文  发表日期:2025-04-22  阅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把思政课讲“活” 、讲“透” 、讲“潮”,以科技动能激活思政教育新生态。4月21日,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携手老河口市教育局在老河口市实验小学开展大中小幼同上一堂“思政+科技”展示课活动。老河口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郝勇,党组成员、副局长郝元朝,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朝,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文,老河口市区域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魏永权,老河口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昌盛,老河口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聂庆安及思政课教师代表等出席了本次活动,围绕“科技赋能·向新而行”主题,以校地协同之笔,共书五阶贯通育人长卷。

启智:校地聚能锚定育人坐标

科技与思政的精彩碰撞。上午9时,活动在老河口市实验小学牌坊街校区操场拉开帷幕。与会嘉宾首先观摩了老河口市实验小学科技社团的精彩展示,包括航模无人机、编程无人机、七巧板、电子百拼等,充分展现了科技教育的创新成果,诠释了孩子们对科技报国的童声注解。随后,老河口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聂庆安致欢迎辞,对与会领导、专家和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在科技教育和思政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老河口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郝勇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校地合作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用科技之钥打开大思政课新局面的宣言书,希望以科技赋能思政教育,在课堂上精准发力,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链条,在交流互鉴中凝聚智慧贡献,于协同联动里集聚育人合力,构建起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全学段思政教育生态体系。

铸魂:五阶课堂贯通思想薪火

思政与科技深度融合。来自大中小幼五个学段的优秀教师同台共研,以科技为链、思政为核,呈现了一堂贯通式“思政+科技”展示课,串联起了从幼儿科技启蒙到高校创新实践的全链条育人新范式。老河口市中心幼儿园刘晓冬老师匠心展示《厉害了,我的国》主题课,以科技发展为叙事轴线,从绿皮车的时代记忆到高铁的贴地飞行,巧妙构建 “速度中国”的思政认知图谱,将硬核科技成就转化为可感知的爱国情怀培育载体,实现了“大国重器”与“童年梦想”的双向赋能;老河口市实验小学刘嫚老师的《科技改变生活,AI赋能未来》以“机器人马拉松”为认知锚点,以贴近生活的视角,引导学生深度探究人工智能对日常生活的重塑与革新,构建起思政与科技的对话桥梁;老河口市第四中学陈贤老师立足《科技创新,强国有我》,从触摸科技的温度、感知创新的尺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将个人理想融入科技报国的宏伟蓝图;老河口市高级中学杨心悦老师的《基因剪刀改写生命密码》以生命科学为棱镜,折射出科技与伦理的双螺旋光芒,在基因图谱上镌刻出新时代青年的道德坐标。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王文谦老师带来的《解码DeepSeek:科技强国新引擎》,将课堂化作大国博弈的微观战场,既揭示了科技突破背后的“举国体制密码”,更在育人土壤中埋下“做科技长征接棒人”的信念火种。五节课立足学段特征精准发力,又通过“科技报国”主线有机衔接,形成“启蒙-筑基-淬炼-领航”的梯度育人体系,为推进“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创新实践样本。

聚力:协同教研共绘育人图谱

思政与科技同频共振。在座谈交流环节,五位授课教师以说课为媒,深度解构教学设计逻辑、回溯教学实践反思,让科技强国的时代脉搏化作各学段课堂的鲜活律动。老河口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郝元朝、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文以及大中小幼各阶段教师代表分别从顶层设计与实践落地双向维度,对“思政+科技”融合模式的前瞻性、创新性给予高度评价,并围绕深化校地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全学段课程衔接体系、各学段联合教研等核心议题,擘画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发展的进阶蓝图。

这场跨越教育场域、贯通学段育人的思政实践,以突破性的改革魄力,开创了“高校引领创新、市县统筹推进、校际深度联动”的教研生态新格局,是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扎根汉江流域教育沃土,书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创新答卷,为全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襄河样本”,既展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的聚合裂变效应,也彰显了职业教育反哺基础教育的社会担当,更印证了科技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路径,为培养“心有大国、胸有大志、行有大德”的新时代人才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