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今天是

院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行走的七彩思政】步履丈量生态意,思政熔铸淬匠心—行走的生态思政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冯海茹  审核人:朱文  发表日期:2025-04-17  阅读次数:





春风染绿堰河水,茶山起伏碧连天。4月16日下午,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走进“全国生态示范村”谷城县堰河村,以一场沉浸式生态思政课,在采茶问绿、观山察水中探寻绿色发展真谛。指尖采撷的不仅是鲜嫩茶芽,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眼眸丈量的不止山水画卷,更有工匠精神的时代传承。

 采青陇亩:绿水青山间的生态课堂

活动伊始,堰河村讲解员带领学生们来到了郁郁葱葱的茶园。一垄垄茶树整齐排列,嫩绿的新芽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生机。讲解员在茶园开启“流动课堂”,耐心细致地向同学们讲解采茶技巧:“大家看,采茶要选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部分,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往上一提,动作要轻柔,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完整和品质……”同学们围成一圈,眼睛紧紧盯着讲解员的双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指着茶山立体生态图景,解读“山顶林、山腰茶、山脚田”的布局,引导学生们认识堰河村从“穷山沟”到“绿富美”的蝶变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感受到这片茶园既是系统治理的生态屏障,更藏着‘绿叶子变金叶子’的振兴密码。




匠心如茶:劳动教育中的职业匠心

在初步掌握采茶要领后,热情的茶农们加入了进来,与学生们展开了一场欢快的采茶互动。茶农们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如何辨别茶叶的优劣,如何在茶树间穿梭自如,还分享了许多他们多年积累的采茶经验。“指尖发力要轻柔,眼到手到心更要到!”茶农手把手纠正同学们的采茶姿势,从指尖翻飞间既要追求效率,到严守“不伤老叶、不留茶蒂”的环保铁律,工匠精神融入每个细节。在这场行走的生态思政中,让同学们感悟到了采茶误差控制在0.1克内的严苛标准,就像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装需要分毫精度,采茶也需工匠级的专注,造车要如制茶,既要有智能化的“新”,更要有守住工匠精神的“芯”。 

山水行读:青春赋能下的生态振兴

漫步在堰河村生态步道上,师生与茶农共话生态振兴路。从“荒山头”到“绿银行”、“农家乐”到“生态+”、从“新农人”到“文创坊”,堰河村作为全国文明村、乡村振兴的典范,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镌刻着奋斗的足迹,这里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缩影。师生们透过堰河村蜕变史,触摸着“两山两水”理念的实践伟力。今天,将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就是要鼓励青年学子脚踏泥土、俯身倾听,在乡亲们的奋斗故事中读懂家国情怀,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锤炼匠人之心,用脚步丈量生态中国,用技能浇灌绿色未来。

这场跨越课堂与田野、连接匠心与未来的青春对话,是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让学生们亲身行走在堰河村的生态画卷中,参与采茶等实践活动,将抽象的思政理论与具体的生态场景相结合,促进了新时代职教学子绿色使命在青山碧水间的拔节生长。今后,将继续深化这种行走式的生态思政教育,培养出“懂技术、爱乡土、有情怀”的新时代工匠,为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