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今天是

院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行走的七彩思政】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赴谷城堰河村开展“行走的乡村思政”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

——

来源:   作者:赵梦苑  审核人:  发表日期:2025-04-17  阅读次数:

2025年4月16日上午,在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乡村思政”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为思政教育注入全新活力,引领学生在乡村田野间感悟知识力量,践行时代担当。

授牌启新程,共筑思政魂

活动伊始,授牌仪式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全国人大代表、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深刻阐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深远意义,强调其对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包科杰指出,“行走的乡村思政”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成,是打破传统思政教育壁垒,将理论知识与乡村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以乡村为鲜活教材,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大思政格局建设添砖加瓦。随后,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共同为实践教学基地揭牌,标志着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教育与乡村实践融合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这块牌匾不仅是双方合作的见证,更承载着培育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与期望。

览史忆往昔,同悟奋斗心

授牌仪式结束后,师生们首先走进堰河村史馆。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资料,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生动展现了堰河村从贫困落后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的艰辛历程。全国人大代表、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结合堰河村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师生们上了一堂循迹堰河奋斗印记的思想启迪课。曾经的堰河村交通闭塞、产业单一,村民生活困苦。但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村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与生活的富裕。移步至产业发展展区,一幅波澜壮阔的乡村产业变革画卷徐徐展开。曾经单一的传统农业难以为继,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学习,结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决定发展茶叶种植产业。起初,技术难题、市场开拓等困难重重,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村民们逐渐掌握了种茶、制茶技术,茶园规模不断扩大,茶叶品质日益提升,产品畅销各地。与此同时,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丰富的茶文化底蕴,乡村旅游业应运而生,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处处呈现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优美景象。

赏俗品古韵,齐传乡土情

踏入民俗园,传统的建筑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木质结构的房屋、古朴的雕花门窗,处处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各类包装精美的特色农产品有序摆放,从新鲜的果蔬到深加工的食品,琳琅满目。讲解员热情地介绍,这些农产品均来自本地农户,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成果结晶。近年来,随着乡村特色产业的兴起,村民们在传统种植养殖基础上,通过改良品种、创新加工工艺,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村合作社通过整合村民的农产品资源,实现规模化生产与销售,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更成为乡村对外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在价格公示区,师生们看到各类农产品的收购与销售价格都清晰明了,公开透明的价格体系让村民们安心生产。合作社还推行红利卡制度,根据村民的参与度与贡献值,定期为村民发放红利。这种利益共享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聚贤听民意,共绘民生图

在竹林环绕的堰河“人民大会堂”,讲解员向师生们介绍了堰河“人民大会堂”在收集民意、解决民生问题、推动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际案例,师生们了解到人大代表如何深入基层,倾听村民的心声,积极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包科杰和老师代表韩丽娟以“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为在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包科杰结合之前师生们在村史馆、民俗园的所见所闻,深入浅出地阐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同学们,我们一路走来,看到了乡村从贫困到富足的蜕变,这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随后,韩丽娟老师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她强调:“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乡村广阔的舞台上,同学们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从昔日的贫困山村到如今的富裕新农村,师生们深刻领悟到共同缔造的强大力量,体会到基层党组织引领下,村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内涵。

踏访乡村景,茶园悟匠心

最后,师生们来到绿意盎然的茶园,体验采茶劳动。在茶农的指导下,同学们手持竹篓,穿梭于茶树间,学习采摘鲜嫩的茶叶。大家亲身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结合茶园产业发展,同学们了解了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性与发展路径。从茶叶种植、加工到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同学们在劳动中领悟到,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而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则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

此次“行走的乡村思政”系列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从传统课堂延伸到延伸至广阔乡村,让学生在实地参观、亲身体验中,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感受乡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激发了学生热爱乡村、建设乡村的热情。未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大思政课”的创新模式,为培养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